编者按:64载栉风沐雨朝乾夕惕守初心,64载弦歌不辍薪火赓续育英才。正值澳门新莆京建校64周年之际,为全面立体展示学校办学成果,特推出《薪火相传守初心 共谋发展谱新篇 渭师人共贺渭师64岁生日》系列报道,通过对师生、校友的采访,收集整理渭师发展历史资料,分享渭师人与渭师的故事,展现渭师人的精神风貌,凝聚渭师人干事创业、砥砺奋进的强大合力。
朱宝军,1994年毕业于渭南师范专科学校人文学院中文教育专业,现任陕西省西安市爱知中学副校长一职。
正值校庆之际回到母校,他充满喜悦与感激,回忆起校园时光仍历历在目,不禁感慨时光荏苒。“看到老师同学们的面孔倍感亲切,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母校的温暖与关怀。”
在谈起对师范生的期望时,他建议即将步入教育行业的学弟学妹们,“要打好思想品德的底子,做事先做人,坚持以德树人、以德育人,遵守师德,坚守教育责任。要学会感恩,常怀感恩之心,铭记点滴恩情,感恩师长亲朋,团结协作,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。最重要的是要学好专业知识,提升教师技能,扎实基本功,为以后的工作和学生负责。”
“祝愿渭师广大学子们前程似锦,老师领导们身体健康、工作顺利,衷心祝福母校发展得越来越好!”
教师篇
王佳鑫,音乐学院教师,主讲课程入围第一届陕西省中高等民族器乐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。
作为参与“薪火相传守初心 共谋发展谱新篇”大学生文化艺术实践展演的一员,他表示:“参加校庆演出,我深感自豪。作为教师,我通过音乐与学校文化紧密融合,共同塑造学校的独特形象。与学生并肩合作,探索音乐之美,不仅深入感受到学校的文化底蕴,也见证了学生们的成长与蜕变。演出的成功,不仅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,也加深了我作为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。我将更加坚定地致力于教育事业,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六十四载春秋,学校风华正茂。值此校庆之际,他表示:“衷心祝愿学校繁荣昌盛,文脉永续,教育之花更加绚烂多姿。愿师生同心,共筑梦想,再创辉煌新篇章!”
学生篇
李天瑞,化学与材料学院2021级学生,校学生会主席团成员。
分管校学生会文体活动部的他在澳门新莆京组织策划了许多活动,他认为:“校庆系列活动充分展现了渭师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,是校园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展示。”他感叹:“近年来。学校课程不断完善创新,校园文化不断丰富,渭师青年之家的设施不断完善,为全校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。”
他表示:“通过校庆系列活动,让更多同学了解学校的历史,校史中蕴含的渭师精神鼓励着每个渭师青年展现自信自强、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,将个人梦与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,勇敢地担当起青年责任,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。”
天南地北渭师人篇
把自己变成发光体
1982届校友 安黎
夏日的西安,天还未明,那灯已经亮起,安黎伏案疾书。繁华的古城,巷子的深处,那家宾馆的客房,就是安黎的工作室,一厅一卧一卫。
纵观安黎的人生阅历,他从事过教育,从事过新闻,并在文学创作领域工作了近40年。安黎说:"与其让自己唇焦舌燥的苦苦规劝,像蜡烛一样,照亮某些特定的个体,不如将其化为无主的路灯,照彻所有迷惘者前行的道路。"
面带微笑,极有修养的安黎,展现出"行独到之文,做寻常之人"的大家风范。他写出的东西也许很小,但他的格局、能量,视觉,目光很大,这种大体现在他的做人上。安黎,就是这样一个人。
已经成为名作家的安黎,不管身处何方,依旧牵挂着母校。安黎寄语学弟学妹:"渭南师院出来的学生也可以走得非常远,也可以非常有成就。你自己是自己的塑造师,你能不能把你自己塑造得更优异,这个决定权在你自己。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人,你必须具有高尚的人格,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,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一定的社会常识,懂得社会是什么样子,学会处理自己和社会关系。"
安黎希望学弟学妹们:"以渭南师院为起点,用自己扎实的本领去给社会作贡献的同时,塑造出更为满意的自己。”
(通讯员 张晓玲)
(原载于《渭南师院报》2022年8月刊)
校园记忆篇
晚风捎信 不说再见
——我与母校
2020届校友 王馨
2016年9月,告别父母旧友,我怀揣一颗激动又忐忑的心踏入学校。初入校园只觉得大,我可能一年也走不完这里的路,后来才发现从宿舍楼到教学楼,我会用不到10分钟的时间,而且保证不迟到。但,不得不承认的是,来到这里或许不是最好的选择,但一定是最好的遇见。
辗转在军训和学校组织竞选,教室、餐厅、办公室三点一线的生活,天天像上了弦的箭,然而乐在其中;喜欢坐在操场上享受微风吹拂,看熙熙攘攘的运动爱好者尽情挥洒汗水;按时上课,戴好眼镜记好笔记,第一排的位置非我莫属,不知不觉坐了四年。
我庆幸自己的所遇,包括遇到的亲爱的老师们。大学里的“老师”一词身兼教学、辅导员、领导角色等职务,他们也走过了我们正在走的路。四年里,教会我的是思考和权衡,对世界少一些偏见,多一些认知,不论任何场合,都能够自信的昂首挺胸,而不会局促不安,这让我更加尊重老师这份职业。
对于曾经的日子,并没有遗憾,在这里发生的点点滴滴的事情都是成长的痕迹,母校记忆将会成为我温暖如初的留恋。
这些都是师院带给我的情怀,也是最真实最亲切的回味。(通讯员王馨)